时评
调查研究关键看实效
“高峰期上厕所需掐表,老小区单元门难寻……”近日,江苏省苏州相城经开区社会事业局副局长张亥秋脱产两周体验外卖骑手生活的新闻引发关注。他将所写的“外卖日记”梳理总结成调研报告,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了优化驿站功能布局、上线地图标注等建议。收到建议后,相城经开区有关部门迅速行动,优化“暖蜂驿站”布局,并在驿站周边设置“外卖骑手停放区”,获得了骑手们的好评。
干部“换位跑一次”体验送外卖,也是一种调研。除张亥秋,近几年,还有北京市人社局一副处长体验送外卖,江苏省泰州市总工会副主席化身“耿师傅”体验当网约车司机……党员干部下沉一线,体验不同群体的急难愁盼问题,与群众共情,往往能引发共鸣,收获肯定和点赞。群众认可的,是党员干部真看、真听、真了解实际情况的好作风,真正为群众解难题的实际行动。
调查研究搞得好不好,关键看实效。把解决问题和群众满意作为衡量成效的“硬标尺”,“调”之有方、“研”以致用,方能有效推动问题解决、促进事业发展。现实中,一些地方部门领导干部调查研究确实也搞了不少,但问题依然没解决、工作还是没起色,问题就出在调查研究“有花无果”。有的是“走得出去、沉不下去”,走马观花、浮光掠影、浅尝辄止,只是“带个队”刷“存在感”,不管调研成效;有的是“沉得下去、钻不进去”,也深入基层走到、看到、问到了,但只“调”不“研”,对问题分析不深不透,拿不出有力有效的办法;有的是“写得精彩、做不出彩”,调研、工作“两张皮”,调研报告情况真、分析透、对策准,但不注重或不善于将调研成果应用于实践,没有真正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等等。
把调查研究做深做实,才能有效解决问题、推进工作。调查研究要取得实效,既要发扬优良作风,又要坚持科学方法。刘少奇同志回家乡湖南农村调研,直接到老乡家里,铺禾草、睡门板,挨家挨户摸情况,摸清了农民生活的真实状况,积累了许多解决问题的方法;陈云同志曾带着如何恢复和发展农副业生产的问题下基层调研,写出了3份接地气又管用的调研报告,对落实调整农村政策、调动农民积极性产生了积极影响。事实表明,坚持问题导向,多一些随机调研、蹲点调研、“解剖麻雀式”调研,多到困难和矛盾集中、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调研,才能把真实情况捞上来,把事物的本质规律找出来,把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办法提出来,作出的决策、制定的政策才能符合实际情况和客观规律,提出的措施才有益于解决问题、改进工作、推动发展。
确保调查研究出实效,要注重调研成果转化和运用。要加强对调研课题完成情况、问题解决情况的督查督办和跟踪问效,对调查发现的问题能现场解决的当即解决,一时解决不了的,紧盯不放,一抓到底;对经充分研究论证作出的决策、制定的办法、提出的措施,不折不扣推动落实落地。真正做实调研成果转化运用,实实在在为群众排忧解难,切实破解制约政策落实、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难题,方能不断谱新篇、开新局。(张景林)